這是一件讓人心痛卻常發生的事件...


孩子睡覺猛抖 醫生竟說正常聯合 更新日期: 2008/01/19 08:00 記者王紀青/高雄縣報導




「直到現在,我仍印象清楚,忘不了那兩個延誤就醫不治的孩童」,黃高彬說,這兩個腸病毒重症個案,分別是三歲及一歲兩個月,都是帶去看耳鼻喉科,延誤黃金治療期。



個案中的三歲男童家住台南,從小身體一有毛病,家長就帶去看耳鼻喉科。半年多前搬到高雄,孩子生病時,家長仍舊帶著孩子,跑回台南看耳鼻喉科。



黃高彬說,這名幼童在感染腸病毒的第三天晚上,已很明顯地出現手足口病的典型腸病毒症狀;但家長當晚仍舊把孩子帶回台南「擦喉嚨」。



當晚七時多看完診,孩子在回家路上顯得煩躁、意識不清,八時多回到高雄,家長警覺不對,立即轉到長庚小兒科;在小兒加護病房治療了兩個月,仍因併發心肌炎及腦病變死亡。



黃高彬說,事後家長告訴他,孩子回台南就診前一晚睡覺時,像受到驚嚇,肌肉會用力「抖」,且「抖動」很頻繁,他向老家的耳鼻喉科醫師描述孩子情形,醫師竟回答,小孩睡覺都會有此情形。



另一名一歲兩個月的孩子住高雄市,感染腸病毒的第一天掛黃高彬門診,他診斷是手足口病,叮嚀家長要小心,留意孩子病狀,有變化要立刻掛急診。結果家長第二、三天每天都帶著孩子去耳鼻喉科擦喉嚨藥,未回長庚追蹤治療。



直到第四天,孩子意識不清,家長很緊張,趕緊送長庚小兒加護病房,待了三個月,也不幸因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「走了」。



黃高彬說,他到現在,還忘不了孩子的母親每天守在小兒加護病房外,一看到他,眼淚就掉下來的模樣。「不希望類似悲劇一再重演」,黃高彬提醒家長,千萬別再看錯科別。


這是一本書


美國的誤診率在15%左右,而造成誤診的主要原因,並非一般人想像的那樣,是醫療器械出了故障,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,或是人為的操作失誤,弄錯了患者的關鍵資訊。誤診的主要原因,在於醫生面對患者時的判斷失誤。看到這樣的數據,病人看診時大概都想問一句:「醫生,你確定是這樣嗎?」


  哈佛醫學院講座教授、有多年臨床經驗的古柏曼醫師,訪問了許多醫界同行,調查了形形色色的患者,以一個又一個誤診的真實案例,有系統地探討醫師在為病人診斷與治療時是怎麼思考的,深入剖析誤診的本質與原因,進而提醒我們要如何對應,才能確保自己的權益。


 


命是我們自己的


如果我們不希望誤診的狀況發生, 我們必須自己負起責任....


1. 不要盲目相信所謂 "名醫"


2. 就醫前要先備有身體變化的清楚反應 (時間, 感受, 現象... )


3. 要清楚並客觀地敘述所有的狀況讓醫生知道


4. 要勇於發問, 要問些什麼? 請看看書吧 (實在太多無法一一敘述...)


5. 身體有異樣時第一時間先多喝水 (請參考另一本書)






你沒生病,只是少喝水
水,解開身體健康的密碼
你可能不知道:
平常不以為意的口渴,事實上是身體健康所發出的警訊。
口渴是中風前兆。
憂鬱、注意力失調也在提醒你身體缺水。
一般人因分不清「渴」和「餓」,結果吃下更多而發胖。
全球每年有七、八千個氣喘兒,因缺水在睡夢中猝死。



 

祝福大家


2008 大運發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